2024年12月3日至4日,第七届中美北极社科论坛在香港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由香港科技大学港澳海洋研究中心(CORE)与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共同主办。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极地海洋创科中心、香港极地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济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等单位的中国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来自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美国海洋保护协会、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康涅狄格大学等单位的美国专家学者和英国极地研究与政策倡议专家出席会议。中美两国极地与海洋问题研究领域40多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齐聚一堂”,围绕“中美北极合作:全球变化期间和全球治理”展开研讨,共同探讨北极社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合作前景。
会议合影
论坛围绕全球治理视域下的中美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和文化旅游和教育合作四大核心议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和学术交流。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马逢国、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郭毅可、香港科技大学港澳海洋研究中心(CORE)主任甘剑平、同济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及极地与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夏立平、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和北极与北方研究主任Brandon M. Boylan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词。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与会学者围绕四大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前副院长杨剑、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曲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以及美国阿拉斯加州立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政治学系主任和北极与北方研究主任Brandon M. Boylan、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Peter Slezkine、美国海洋保护协会北极研究主任Henry P. HUNTINGTON、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员Barry Scott Zellen、英国极地研究与政策倡议专家Dwayne Ryan Menezes等23位参会嘉宾发表了精彩会议报告。
在论坛的发言环节,本中心副主任潘敏教授就《中美在北冰洋的合作:新北极例外论的前景?》做了专题发言。本中心王传兴教授以《全球政治变革时期话语与北极政治》网上专题发言。本中心研究员王丽琴副教授在会议上代为宣读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员Barry Scott Zellen的专题发言《五角大楼新颠倒的北极地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极地问题研究中心(极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罗颖围绕《中美与中俄北极航行合作的差异与前景比较》进行了深入剖析,详细阐述了中美、中俄在北极航行合作方面的异同点以及未来的合作前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专职研究员金丽丽则就《阿拉斯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她在阿拉斯加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
12月4日下午,参会专家学者老师一行还参观了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研究实验室。作为学校研究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实验室为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研究设备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学科融合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香港科技大学与港科大(广州)的中央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为两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科研条件,也为大湾区乃至全球的产学研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会老师参观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研究实验室
(图文: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