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北极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及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升温的背景下,北极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25年4月25日至26日,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与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办、欧洲研究中心与亚太研究中心承办的“海洋生物资源合作与治理:深化中北冰洋公海合作圆桌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为国际社会探索北冰洋公海治理的新路径传递了积极信号。
本次圆桌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冰岛、芬兰、日本、葡萄牙等国家的50余位极地与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三位因纽特民族的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汇聚一堂。与会者围绕中北冰洋公海渔业治理、深海采矿、中央航道开发等关键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合作与治理的前景,努力增进对北极事务中各方立场与关切的理解与互信。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中北冰洋日益易于进入,渔业、航运、海底采矿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治理挑战。这促使国际社会思考:如何改进和协调现有国际文书(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极地规则》和《预防中北冰洋不管制公海渔业协定》以及《BBNJ协定》)之间的关系,填补监管空白?北极理事会、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海底管理局等机构又应当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会议讨论强调了法律解释、制度发展与创新在应对北冰洋治理挑战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这些问题将持续成为未来国际对话的核心。同时,与会学者特别强调,科学知识与北极原住民知识体系的融合至关重要,应为渔业、航运、深海采矿与海底电缆治理等领域提供更加包容和有效的决策支持。
此次会议不仅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未来在中北冰洋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平合作,需要各方智慧的不断汇聚与真诚对话。
(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