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0月5日期间(当地时间10月4日启程回国,当地时间10月5日抵达上海),应挪威特罗姆瑟大学/北极大学巴伦支研究所(The Barent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Tromsø/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的邀请,同济大学极地与海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成员王传兴教授,在主题为“亚洲在北极与北极在亚洲:机遇与挑战”(The Arctic in Asia and Asia in the Arct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的第三届斯托腾伯格会议(The 2019 Thorvald Stoltenberg Conference)上,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制度建设”(BRI and Arctic Institution Building)的主旨发言。
在发言中,王传兴教授围绕着“一”、“二”、“三”、“四”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即 一个理念、双方互动、三个阶段和四个层次。
所谓一个理念,就是指中国在包括冰上丝绸之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所谓双方互动,就是指中国在参与北极制度建设过程中,与不限于同北极国家的双边互动。
所谓三个阶段,就是指中国在参与国际制度/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消极/拒绝参与阶段、积极参与阶段、积极参与/倡议阶段。总体而言,中国在北极地区参与/倡议国际制度/建设,属于第三个阶段。
所谓四个层次,就是指在参与/倡议北极国际制度/建设过程中,中国-北极国家的双边层次,中国-次北极地区(如北欧国家)的次区域层次,中国-北极地区的区域层次,中国-北半球国家的跨区域层次(如中日韩三边协调)。
此外,王传兴教授还于2019年10月4日拜访了位于希尔克内斯的巴伦支理事会、挪威巴伦支理事会、挪威特罗姆瑟大学/北极大学巴伦支研究所等机构。
王传兴教授本次出访,不仅完成了参加会议的任务,而且与来自挪威、芬兰、冰岛、丹麦、瑞典、俄罗斯、加拿大、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建立了学术联系。